紅藜哪有這麼夯?超級食物- 藜麥與紅藜,大受歡迎的原因在這裡!

紅藜哪有這麼夯?超級食物- 藜麥與紅藜,大受歡迎的原因在這裡!

編譯與整理 柴幗馨林韋佑編輯 林韋佑

台灣這幾年出現許多以紅藜為食材的商品,像是是乾燥的紅藜穀粒、紅藜餅乾、甚至加工後的紅藜茶包等。而與紅藜同屬的藜麥,也正席捲西方國家的飲食文化。


聯合國農糧組織(FAO)在2013年,宣布當年為為「國際藜麥年」,從此之後,藜屬作物便在世界各地大放異彩。科學家更預言,氣候變遷導致全球亞熱帶的玉米產量下降,屆時種植藜麥將取代玉米,成為世界的重要糧食作物。


為什麼藜麥(Chenopodium quinoa)與紅藜(Chenopodium formosana Koidz)會成為新興作物呢?

與主要糧食作物相比,藜麥與紅藜的蛋白質含量約占14~16%,是白米飯的2倍。而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與維生素的藜麥,很適合作為低度開發國家人民的主食,補充微量元素的不足。

英國艾希特大學研究團隊調查在全球玉米生產區氣候變遷對產量影響,研究結果顯示:亞熱帶的玉米產區將面臨更嚴峻的極端高溫挑戰,這將會使得玉米產量大量減少。

為此科學家也呼籲:亞熱帶地區的玉米農民,應要提早對氣候變遷的衝擊做準備,逐步轉變耕作系統,例如轉作藜麥或是日本柿( Japanese persimmon),這類經濟價值高、又適合高溫氣候的作物。研究結果發表在2016年七月的《全球生物變遷》(Global Change Biology)期刊。


圖片來源:英國獨立報


台灣位在亞熱帶與熱帶氣候區,也是藜麥的合適生產區,此外更有藜屬的台灣特有種–台灣藜,常被稱作紅藜。

台灣藜的顏色有橘色、橘紅色、紅色與紅紫色等。研究顯示,比起其他品系,橘紅色的台灣藜生長勢最強,植株最高、葉片數量最多,產量也最大,故成為最受農民歡迎的品系。

根據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研究所的報告指出:台灣藜的蛋白質含量為14.4%,又有14%豐富的膳食纖維,富含鐵、錳與鋅等微量元素,還有多種抗氧化成分。有趣的是,冬季種植的紅藜之營養成分、抗氧化成分、色澤與品質均比夏季栽種來得好,但詳細生理機制仍須要進一步的研究。

這個發現也提供食品產業開發紅藜機能性商品時的參考。





雖然全球都在瘋藜麥與紅藜,但英國農民也坦承:種藜麥不難,採收、加工、甚至是市場行銷卻是不簡單的任務,這個現象不只英國,台灣紅藜推廣也碰上同樣的困難。


屏東高樹鄉種植紅藜的小農的梁力仁就表示:受限於土地面積,他的紅藜田不適合以機械管理,人力管理反而產量較好。目前最大的瓶頸還是在於採收後加工步驟,由於紅藜籽粒細小,很難除去雜物。



白手起家的他,自創兩粒小農品牌,有別於文青風格的的感性手法,兩粒小農講求科學理論與實務。粉專貼文非常生動活潑,直接反映農民當下的心聲。想要看見第一線農民最真實的生活,大力推薦關注兩粒小農粉絲專頁





同樣都是藜亞科藜屬的作物,選擇超級食物,不妨支持本土產業,選購台灣紅藜吧!


資料來源:
1. 英國獨立報 Cornish farmers should start growing quinoa, expert suggests  July, 2016
2. 每日科學 Subtropical Cornwall climate could mean exotic new crops July, 2016

3. 中華民國雜草學會會刊–不同顏色台灣藜生長性狀之研究
4.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研究所–不同品種及生長季節之紅藜抗氧化活性的探討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鈣與作物品質,進階篇】鈣肥怎麼挑?哪時後施?怎麼用?實習の植物醫生筆記

美國農學界呼籲:正視學術與農田的鴻溝,是科學家不可承受之輕

【鎂與作物品質】實習植物の醫生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