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顯示,有機農業不是永續生產糧食的唯一解方

大數據顯示,有機農業不是永續生產糧食的唯一解方

譯者 心潔、柴幗馨編譯 柴幗馨責任編輯 林韋佑

有益健康與環境友善,是大多數人支持有機食品的原因,但事實不見得是如此。世界頂尖科學期刊《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報告中,科學家分析了全球有機農業的發展與影響,得到一項令人訝異的結論:有機農業的生產方式,是否有益當地社會發展,取決於該耕作地區的文化與風土民情。




由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資源環境永續發展研究所(IRES),論文作者之一的研究人員Verena Seufert說:「有機農業常被視為解決當前環境及食物短缺的神聖方式,然而我們發現,有機農業的成本與帶來的益處,依地區性的差異而有很大的不同。」


Verena和共同作者Navin Ramankutty(哥倫比亞大學全球環境變遷及糧食安全的加拿大研究主席)分析17項與有機農產業相關的指標,例如產量、對氣候變遷的影響、農民生計,以及消費者的健康等。


這是在相關研究領域中,首次系統性的分析有機農業對各種環境及社經層面之下的影響,不只重新評估過去種種支持或反對的論述,同時辨別哪些環境因素會影響有機農業的表現。


就以「農藥使用」以及「有機作物的營養價值」,這兩項被普遍認為是消費者最在意的因素來說,研究人員指出,像加拿大這樣對於農藥管制嚴謹的國家,當地的人們在日常飲食中原本就富含各項營養元素;在這樣的情況下,有機食品對於健康的益處並不明顯。


但在發展中國家,農藥使用量並未受到嚴格控管,人民的飲食缺乏微量營養元素,例如維生素B群、葉黃素、胡蘿蔔素等有益健康的元素;因此有機食品對於農業環境及消費者的健康益處較明顯。






另一項關於農業永續性的重要指標是作物產量。過去大部份研究都會比較在相同面積下,實施慣行農法或有機農法的成本以及收益,但並未考慮產量差異與環境影響之間的利與弊。


先前的研究顯示,有機作物的平均產量低於傳統作物19-25%;若將「有機農業對環境的貢獻」納入討論,有機農業對生態的益處,其實能彌補有機農法對產量損失的影響。


然而,有機農場追求物種多樣性,農民會需要更多土地生長同樣產量的作物。此外,農地面積增加,則會使得生物棲地面積減少,甚至加劇氣候變遷的衝擊。


研究結果顯示,單純實施有機農業並不能確保未來食物來源的永續發展,但「有機」還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畢竟有機食品認證是唯一受到法律規範的生產方式,消費者可藉此理解並監督食物的生產來源及過程。





研究者表示:「我們不能再認為有機和傳統農業屬於兩個極端,相反的,為了達到人類理想中的食物永續境界,無論慣行或有機,消費者都應該要求耕作者追求更好、更恰當的耕作方式。」。


資料來源: UBC News March 10, 2017   Organic is only one ingredient in recipe for sustainable food future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鈣與作物品質,進階篇】鈣肥怎麼挑?哪時後施?怎麼用?實習の植物醫生筆記

美國農學界呼籲:正視學術與農田的鴻溝,是科學家不可承受之輕

【鎂與作物品質】實習植物の醫生筆記